压缩性骨折后遗症怎么治疗
压缩性骨折后遗症可通过卧床休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微创手术、开放性手术等方式治疗。压缩性骨折后遗症通常由骨质疏松、外伤、肿瘤转移、长期负重、脊柱退行性病变等原因引起。
1、卧床休息
急性期需严格卧床2-3个月,使用硬板床保持脊柱中立位。可在腰背部垫软枕维持生理曲度,翻身时保持躯干整体转动。卧床期间进行踝泵运动预防深静脉血栓,每日重复进行10-15次。
2、物理治疗
疼痛缓解后开始腰背肌功能训练,采用五点支撑法或小燕飞动作,每日3组每组10-15次。超短波治疗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每次15-20分钟。脉冲射频能阻断疼痛信号传导,每周治疗2-3次。
3、药物治疗
遵医嘱使用阿仑膦酸钠片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碳酸钙D3片补充骨骼所需矿物质。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塞来昔布胶囊缓解炎症,严重神经压迫配合甲钴胺片营养神经。药物使用需监测肝肾功能。
4、微创手术
椎体成形术通过穿刺注入骨水泥稳定骨折椎体,术后24小时即可下床。椎体后凸成形术能恢复椎体高度,适用于陈旧性骨折伴畸形。两种术式均需在C型臂X光机引导下完成。
5、开放性手术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适用于合并神经损伤的爆裂骨折,需切除椎板减压。前路椎体切除融合术用于严重椎体塌陷,需植入钛网及钢板。术后需佩戴支具3-6个月,定期复查植骨融合情况。
康复期应摄入高钙食物如乳制品、深绿色蔬菜,配合日晒促进维生素D合成。避免搬运重物及剧烈扭转动作,控制体重减轻脊柱负荷。建议使用助行器辅助活动,睡眠时选择中等硬度床垫。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骨质疏松患者需长期抗骨质疏松治疗。出现下肢麻木或大小便功能障碍需立即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