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关节紊乱症怎么治疗
颌关节紊乱症可通过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咬合板治疗、注射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该疾病通常与关节结构异常、肌肉功能紊乱、外伤、精神压力、不良咀嚼习惯等因素有关。
1、物理治疗
热敷或冷敷可缓解关节区疼痛和肌肉痉挛,每日重复进行2-3次,每次15-20分钟。超短波治疗等理疗手段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超声波治疗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患者需避免大张口动作,减少硬食摄入。
2、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可缓解疼痛和炎症,肌肉松弛剂如盐酸乙哌立松片能改善咀嚼肌痉挛。严重病例可短期使用地塞米松片控制炎症,长期用药需警惕胃肠道副作用。所有药物均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咬合板治疗
稳定型咬合板可减少夜磨牙对关节的损伤,前导型咬合板能调整下颌位置。定制咬合板需由口腔修复科医师制作,每日佩戴时间根据类型不同维持在8-24小时,需定期复查调整咬合关系。
4、注射治疗
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可改善关节润滑功能,适用于关节盘移位患者。肉毒杆菌毒素注射能缓解顽固性咀嚼肌痉挛,效果通常维持3-6个月。注射治疗存在局部肿胀、暂时性肌无力等风险。
5、手术治疗
关节镜手术可修复关节盘穿孔或移位,开放性手术适用于严重骨关节病患者。术后需配合颌面部功能训练,恢复期可能持续3-6个月。手术治疗仅在其他保守治疗无效时考虑。
日常应保持双侧均衡咀嚼习惯,避免长期单侧咀嚼或紧咬牙动作。进行下颌放松训练如缓慢开闭口运动,每日重复进行10-15次。控制精神压力,必要时寻求心理疏导。睡眠时选择仰卧位减轻关节压力,枕头高度以维持颈椎自然曲度为宜。若出现关节弹响持续加重、张口受限超过两周等情况应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