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切除术后有哪些后遗症
结肠切除术后可能出现的后遗症主要有吻合口瘘、肠粘连、排便习惯改变、营养不良、切口感染等。
1、吻合口瘘
吻合口瘘是结肠切除术后较严重的并发症,多发生在术后5-7天。可能与吻合口血供不良、局部感染、患者营养状况差等因素有关。表现为突发腹痛、发热、腹肌紧张等腹膜炎症状。需紧急行腹腔引流或二次手术修补,同时加强抗感染治疗。
2、肠粘连
肠粘连是术后常见远期并发症,因手术创伤导致肠管与腹壁或其他脏器异常黏连。轻度粘连可能无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慢性腹痛、腹胀、肠梗阻等表现。预防措施包括早期下床活动、使用防粘连材料等。
3、排便习惯改变
结肠部分切除后,由于肠道长度缩短和吸收功能改变,患者可能出现腹泻、便秘或排便次数增多等症状。右半结肠切除后更易出现腹泻,左半结肠切除后便秘较常见。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补充益生菌等方式改善。
4、营养不良
结肠是水分和电解质吸收的重要部位,切除后可能导致营养吸收障碍。患者可能出现体重下降、贫血、低蛋白血症等表现。需定期监测营养指标,必要时进行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
5、切口感染
切口感染多发生在术后1-2周,表现为切口红肿、疼痛、渗液或发热等症状。危险因素包括肥胖、糖尿病、术中污染等。轻度感染可通过换药和抗生素治疗,严重者需清创处理。
结肠切除术后患者需注意循序渐进恢复饮食,从流质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证优质蛋白摄入,适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术后早期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度活动,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定期复查血常规、生化等指标,监测营养状况。出现腹痛、发热、排便异常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保持良好心态,必要时寻求心理支持,有助于术后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