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小儿心律失常
小儿心律失常是指儿童心脏电传导系统异常导致的心跳节律紊乱,主要包括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房性早搏、室性早搏、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等类型。
1、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速是儿童最常见的心律失常,表现为心率超过同龄正常范围上限。可能与发热、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情绪激动等因素有关。轻度发作时通常无须特殊处理,去除诱因后可自行缓解。若持续存在需完善心电图、心肌酶等检查排除心肌炎等器质性疾病。
2、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动过缓指心率低于正常下限,常见于运动员或睡眠状态。病理性原因包括颅内压增高、甲状腺功能减退、心肌炎恢复期等。无症状者一般无须治疗,严重者可出现头晕、乏力,需评估是否需安装起搏器。
3、房性早搏
房性早搏表现为提前出现的心房异位搏动,多数为良性。可能与饮用含咖啡因饮料、精神紧张有关。通常无须用药,建议家长记录发作频率,若合并心悸、胸闷等症状需行动态心电图监测。
4、室性早搏
室性早搏起源于心室异位起搏点,需警惕器质性心脏病如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偶发早搏且心功能正常者可观察,频发或多源性早搏需使用盐酸普罗帕酮片等抗心律失常药物。
5、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突发突止,心率可达200次/分以上。发作时可通过冰敷面部刺激迷走神经终止,反复发作者可口服地高辛口服溶液预防,顽固病例需行射频消融术根治。
家长发现儿童存在心跳异常时,应记录发作时间、诱因及伴随症状,避免剧烈运动和摄入含咖啡因食物。定期监测心率变化,若出现面色苍白、意识模糊等严重表现需立即就医。日常保持规律作息,预防呼吸道感染,部分心律失常随生长发育可自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