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头发掉究竟怎么回事
宝宝掉头发可能由生理性脱发、营养缺乏、头皮感染、遗传因素、外界刺激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保持头皮清洁、避免过度刺激、补充营养、就医治疗等方式改善。
1、生理性脱发
新生儿在3-6个月时可能出现生理性脱发,属于正常现象,与毛囊生长周期有关。胎发脱落后会逐渐被更粗壮的头发替代,无须特殊干预。家长只需注意轻柔清洁头皮,避免用力梳头或频繁洗头刺激。
2、营养缺乏
缺锌、缺铁或蛋白质摄入不足可能导致头发稀疏易脱落。母乳喂养的宝宝需保证母亲饮食均衡,添加辅食后可逐步引入蛋黄、瘦肉泥等富含铁锌的食物。严重缺乏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等补充剂。
3、头皮感染
脂溢性皮炎或头癣等感染会引起局部脱发,常伴随红斑、鳞屑。真菌感染需使用酮康唑洗剂清洗,细菌感染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家长发现宝宝头皮有异常分泌物或结痂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4、遗传因素
部分先天性秃发与基因相关,表现为出生时头发稀少且生长缓慢。此类情况需儿科与皮肤科联合评估,必要时进行毛囊检测。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但多数不影响健康,家长可通过修剪短发减少拉扯损伤。
5、外界刺激
长期保持同一睡姿导致枕部摩擦、扎过紧的发辫、使用刺激性洗护用品等都可能引发脱发。建议选择无泪配方的婴儿洗发水,睡觉时定期调整头部位置,避免橡皮筋直接捆绑发丝。
日常护理中家长应注意观察宝宝脱发是否伴随其他症状,如食欲减退、皮肤病变等。保持室温适宜避免出汗过多,选择纯棉透气枕巾减少摩擦。哺乳期母亲可适当增加核桃、黑芝麻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若脱发持续加重或伴随指甲异常、发育迟缓等情况,需及时到儿科或皮肤科就诊,避免自行使用生发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