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后跟痛是怎么会事
脚后跟痛可能由足底筋膜炎、跟骨骨刺、跟腱炎、滑囊炎或外伤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休息制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局部封闭或手术等方式缓解。
1、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是最常见的脚后跟痛原因,主要表现为晨起第一步疼痛明显,活动后减轻。可能与长时间站立、肥胖或足弓异常有关。急性期建议冰敷,慢性期可热敷配合牵拉训练。医生可能开具双氯芬酸钠凝胶、塞来昔布胶囊或洛索洛芬钠片等药物。
2、跟骨骨刺
跟骨骨刺是跟骨底面骨质增生,常伴随足底筋膜炎出现。X线检查可确诊。症状较轻时可使用硅胶足跟垫减轻压力,疼痛明显时可考虑体外冲击波治疗。医生可能推荐使用氟比洛芬巴布膏、依托考昔片或氨基葡萄糖胶囊等药物。
3、跟腱炎
跟腱炎多因运动过度导致跟腱反复微损伤,表现为跟腱部位肿胀压痛。需减少跑跳活动,穿戴有缓冲功能的鞋子。物理治疗包括超声波和电疗,药物可选择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酮洛芬凝胶或布洛芬缓释胶囊。
4、滑囊炎
跟骨后滑囊炎常因鞋子摩擦引起,局部可见红肿热痛。需更换宽松软底鞋,急性期可冰敷。医生可能开具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局部封闭,或配合使用美洛昔康片、萘普生钠片等口服药。
5、外伤因素
跟骨骨折或软组织挫伤会导致突发性剧烈疼痛。需立即制动并就医检查,轻度损伤可外用云南白药气雾剂,严重骨折可能需要石膏固定或跟骨接骨板内固定手术。
日常应注意选择合脚透气的鞋子,避免长时间行走或站立,控制体重减轻足部负荷。运动前做好热身,运动量需循序渐进。可进行足底筋膜牵拉和跟腱拉伸练习,每晚用温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若疼痛持续超过两周或伴随明显肿胀发热,应及时到骨科或足踝外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