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蛋白血症的危害
低蛋白血症可能导致水肿、免疫力下降、伤口愈合延迟、器官功能受损及营养不良等危害。低蛋白血症通常由蛋白质摄入不足、吸收障碍、合成减少或丢失过多等因素引起。
1、水肿
低蛋白血症会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使水分从血管内渗入组织间隙,引发全身性或局部性水肿。常见于双下肢、眼睑等疏松组织部位,严重时可出现胸腔积液、腹腔积液。患者需通过补充优质蛋白饮食改善,必要时需静脉输注人血白蛋白。
2、免疫力下降
血浆蛋白中的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成分减少会削弱体液免疫功能,增加细菌、病毒感染风险。患者易反复发生呼吸道、泌尿道感染,且感染后恢复缓慢。建议定期监测免疫指标,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免疫调节剂如匹多莫德口服液。
3、伤口愈合延迟
蛋白质是组织修复的基本原料,低蛋白状态会影响胶原蛋白合成,导致手术切口、创伤或压疮愈合时间延长。临床常表现为肉芽组织生长缓慢、伤口易裂开。可局部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愈合,同时加强肠内营养支持。
4、器官功能受损
长期低蛋白血症可能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如肝脏代谢紊乱、心肌收缩力下降、肠道黏膜萎缩等。患者可能出现乏力、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需针对原发病治疗,配合使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等营养制剂。
5、营养不良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会导致肌肉萎缩、体重下降、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患者常伴有毛发干枯、皮肤干燥等表现。应制定个性化膳食方案,适当增加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摄入,必要时补充乳清蛋白粉。
对于低蛋白血症患者,日常需保证每日每公斤体重1-1.5克蛋白质摄入,优先选择生物价高的动物蛋白如瘦肉、乳制品。合并肾功能不全者应控制植物蛋白摄入量。定期监测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蛋白质消耗,出现持续水肿或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