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痛什么病
小儿腹痛可能与肠痉挛、急性胃肠炎、肠套叠、阑尾炎、腹型过敏性紫癜等疾病有关。腹痛是儿童常见症状,病因复杂,需结合伴随症状及检查综合判断。
1、肠痉挛
肠痉挛多由胃肠功能紊乱引起,表现为阵发性脐周疼痛,发作时患儿常蜷缩身体,疼痛缓解后活动如常。可能与饮食不当、腹部受凉等因素有关。建议家长用温热毛巾敷腹部,调整饮食结构,避免进食生冷食物。若反复发作需就医排除器质性疾病。
2、急性胃肠炎
急性胃肠炎常伴呕吐、腹泻,多因病毒或细菌感染导致。患儿可能出现发热、食欲减退。家长需注意补充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暂时禁食油腻食物。严重时需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头孢克肟颗粒等药物。
3、肠套叠
肠套叠多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典型表现为阵发性哭闹、果酱样大便、腹部包块。属于急症,需立即就医进行空气灌肠复位或手术治疗。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肠坏死,家长发现相关症状不可拖延。
4、阑尾炎
阑尾炎初期疼痛多位于脐周,后转移至右下腹,伴发热、呕吐。查体可有右下腹压痛、反跳痛。确诊后需手术切除阑尾,家长应注意避免给患儿随意使用止痛药掩盖病情。术后需使用注射用头孢呋辛钠、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抗感染治疗。
5、腹型过敏性紫癜
腹型过敏性紫癜除腹痛外,常伴下肢对称性皮疹、关节肿痛。可能与感染、过敏原刺激有关。需检测尿常规评估肾脏损害,治疗可使用醋酸泼尼松片、维生素C片、芦丁片等。家长应记录患儿饮食及环境接触史协助排查过敏原。
家长发现小儿腹痛时,应观察疼痛部位、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避免自行使用止痛药物,热敷温度不宜超过40℃。记录患儿排便情况,呕吐物性状,测量体温。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米粥、面条,少量多餐。若腹痛持续超过2小时不缓解,或出现血便、高热、意识改变等危险信号,须立即就医。平时注意饮食卫生,规律进食,避免暴饮暴食,适当补充益生菌维持肠道菌群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