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卧床病人的并发症
骨折卧床病人可能出现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泌尿系统感染、肺部感染、肌肉萎缩等并发症。长期卧床可能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免疫力下降、肌肉废用性退化等问题,需通过科学护理预防。
1、压疮
骨折卧床病人因局部持续受压,容易在骶尾部、足跟等骨突部位形成压疮。这与皮肤缺血缺氧、营养缺乏有关,表现为皮肤红肿、水疱或溃烂。需每2小时协助翻身一次,使用气垫床减压,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若出现压疮可遵医嘱使用康复新液湿敷、莫匹罗星软膏抗感染。
2、下肢深静脉血栓
卧床导致下肢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可能引发深静脉血栓。常见症状为单侧小腿肿胀、疼痛、皮温升高。可通过踝泵运动、气压治疗仪促进循环,必要时遵医嘱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预防。
3、泌尿系统感染
长期卧床排尿姿势改变易导致尿潴留,导尿管使用可能引发尿路感染。表现为尿频尿急、尿液浑浊或发热。建议每日饮水1500毫升以上,保持会阴清洁,导尿管定期更换。感染时可遵医嘱服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片、三金片等药物。
4、肺部感染
卧床使肺部分泌物积聚,咳嗽反射减弱易诱发坠积性肺炎。症状包括发热、痰多、呼吸急促。需每2小时翻身拍背,练习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感染时可用氨溴索口服液化痰、头孢克洛分散片抗炎。
5、肌肉萎缩
长期制动导致肌肉蛋白质分解加速,表现为肌力下降、关节僵硬。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等长收缩训练,逐步过渡到被动关节活动。配合蛋白质补充,必要时使用甲钴胺片营养神经。
骨折卧床期间需定期监测生命体征,保持每日蛋白质摄入80-100克,膳食纤维25-30克。家属应协助进行床上肢体活动,从足趾到髋关节依次屈伸,每日3组每组10次。注意观察皮肤颜色、温度变化,出现异常肿胀或发热需及时就医。恢复期可逐步进行床边坐立、轮椅转移等康复训练,预防并发症需医患共同参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