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日光性皮炎
日光性皮炎是指皮肤因过度暴露于紫外线后发生的炎症反应,主要表现为红斑、水肿、灼热感或水疱。该病与日光中的中波紫外线密切相关,常见诱因包括遗传易感性、光敏性物质接触及免疫异常。
日光性皮炎的发生与紫外线辐射强度直接相关,夏季正午时段发病率显著升高。典型症状在曝晒后数小时出现,初期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红斑,伴随刺痛或瘙痒。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皮肤紧绷感,严重时可见水肿性丘疹或水疱,破溃后形成糜烂面。长期反复发作可能导致皮肤粗糙、色素沉着或毛细血管扩张。光敏性药物如四环素类抗生素、补骨脂素等会加重症状,某些植物汁液接触皮肤后经紫外线照射也会诱发皮炎。
预防日光性皮炎需采取分级防护措施。上午10点至下午4点应避免直接日晒,外出时选择UPF50+的防晒衣帽。每两小时补涂SPF30以上的广谱防晒霜,阴天也需坚持使用。光敏感人群可口服烟酰胺片增强皮肤耐受力,局部使用含氧化锌的物理防晒剂更为安全。急性发作期可用冷水湿敷缓解灼热感,遵医嘱涂抹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或口服氯雷他定片。慢性患者建议进行最小红斑量测试,制定个性化光疗方案逐步提高耐受性。
日常需注意鉴别光毒性反应与光变态反应,后者存在免疫介导机制且可能由低剂量紫外线诱发。长期服用光敏药物者应定期检查皮肤,接触荠菜、灰菜等光敏性植物后需彻底清洁皮肤。儿童及户外工作者属于高风险人群,家长应为儿童选择专用户外防晒产品,建筑工人等职业暴露者需配备防紫外线面罩。若出现大面积水疱、发热或淋巴结肿大,提示可能发生重度光损伤,须立即就医进行系统性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