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中医预防直肠息肉的四大妙方

61191次浏览

中医预防直肠息肉可通过调整饮食、穴位按摩、中药调理、情志调节四种方式实现。直肠息肉可能与湿热下注、气滞血瘀、脾虚湿困等因素有关,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病情进展可能出现便血、黏液便、里急后重等表现。

1、调整饮食

日常饮食应减少辛辣刺激、油腻食物摄入,避免加重胃肠湿热。可适量食用山药、薏苡仁、白扁豆等健脾化湿食材,或马齿苋、蒲公英等清热利湿的野菜。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避免煎炸烧烤。长期饮食失调可能导致湿热蕴结肠道,诱发息肉形成,此类人群需定期进行肠镜检查。

2、穴位按摩

每日按压足三里、天枢、上巨虚等穴位有助于调理脾胃功能。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三寸,可用拇指指腹顺时针按压3-5分钟;天枢穴在脐旁两寸处,配合腹式呼吸按压效果更佳。按摩能促进肠道蠕动,改善局部气血运行,但需注意孕妇及腹部手术史者禁用此法。

3、中药调理

湿热体质者可遵医嘱使用槐角丸、地榆槐角丸等中成药,含槐角、地榆等成分能清热凉血。脾虚者适合参苓白术散加减,含人参、白术等健脾药材。中药需根据体质辨证使用,连续服用不超过2个月,服药期间出现腹泻需停用。部分中药如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对预防息肉复发有一定作用。

4、情志调节

长期焦虑抑郁易导致肝气郁结,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可通过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运动疏解压力,或配合合谷、太冲穴疏肝理气。每日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伤阴。情志失调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途径影响肠道微环境,增加息肉发生风险。

预防直肠息肉需建立健康生活方式,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3-5年进行肠镜检查。出现大便习惯改变、便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长期服用泻药或清热解毒类药物。日常可记录排便情况,观察是否有黏液、血液等异常,保持适度运动如快走、游泳等促进肠道蠕动,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腹压增高。

相关推荐

02:02
多发性直肠息肉体检能查出来吗
多发性直肠息肉一般都是做肠镜时候发现的,息肉不是肉眼就能看见。体检不能发现息肉,息肉一定要是在放大至少100倍以上才能够看见。长息肉的原因不清楚,多半可能是有家族的遗传史,也有可能有长期的肠炎。如果发现了息肉,一定要尽量切除,因为息肉有可能长大了就是癌的组织。炎性的息肉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可能有增生性的息肉,也可能有管状腺瘤一样的息肉。如果发生有管状腺瘤一样的息肉,一定要切除,因为管状腺瘤长大了可能就是癌症。
怎样检查直肠
做直肠方面的检查可以选择直肠镜,这也是最直观具有诊断意义的检查,但是不作为首选。当患者想要做直肠检查时,应该要首选肛门指检,肛门指检,如果发现有病灶时,则需要进一步进行直肠镜检查,通过做直肠镜检查,发现有肠腔病变,可以进行活检以及病理切片检查,可以配合医生进行详细的检查,明确自身的病情状况,然后再决定下一步的处理。平时患者要养成良好的心态,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心理负担,可以适当锻炼身体,增强自身的体质。
语音时长 01:04

2021-05-24

91590次收听

直肠息肉手术住院多久
直肠息肉的患者,手术住院的天数不能够一概而论,大多数的患者都需要住院7天左右。如果患者属于微创手术,大多数需要住院3天左右即可。具体住院的时间长短,和患者的身体情况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患者术后恢复的较好,可以尽快的出院,如果恢复的较慢,则需要将住院时间延长。建议在直肠息肉手术后,要保持饮食清淡,避免吃生冷、油腻和辛辣的食物,可以适当的吃些新鲜的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以免出现便秘的问题。
语音时长 01:01

2021-05-24

79511次收听

直肠息肉的人饮食注意
已经做了直肠息肉的人饮食应该注意,由于一直以来都有直肠息肉的毛病,真的是苦不堪言啊,经过很多药物治疗也没有多大效果的情况下,最终还是做了直肠息肉的切除手术,但是术后,却有一些饮食方面的注意事项是必须要执行的,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下。
直肠息肉临床如何诊断
直肠息肉是指直肠内壁突起的肿物,包括有腺瘤(其中有绒毛状腺瘤),儿童型息肉、炎症息肉及息肉病等。长沙东大肛肠医院的专家指出,直肠息肉的诊断,主要以直肠指检和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等为依据,同时,以钡剂灌肠及空气双重对比检查作为直肠息肉的辅助检查手段。那么,直肠息肉临床如何诊断?
02:34
直肠出血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直肠出血的原因主要包括两方面,直肠近端出血和直肠远端出血。直肠近端出血包括肛门局部出血,如内痔出血、肛裂出血或息肉出血等。直肠远端出血可能是直肠息肉、结肠息肉、结直肠肿瘤引起出血的原因较常见。首先应区别是近端出血还是远端出血,可以做常规检查,如指诊、肛门镜,可基本除外直肠近端出血。如直肠近端检查无异常,可考虑做电子结肠镜。所以直肠出血首先应把原因找到,才能对症处理。痔疮出血可做手术或采用外用药缓解,若结直肠肿瘤引起出血,要早发现早治疗。
02:29
直肠出血严重吗
直肠出血是否严重,首先要看出血原因,其次看出血量。如果出血量较小,只是痔疮引起,没有导致贫血,也没有影响血色素变化,只需对症处理。但如出血量较大,不明原因直肠出血,或息肉出血,或肿瘤出血,应重视,先除外肿瘤,如肿瘤引起直肠出血,后果较严重,需镜检取病理,然后明确诊断。如有手术适应症,可考虑手术;如无手术适应症,可保守治疗、化疗、放疗等。但若出血量较大,已经贫血,影响器官正常运转,先看血色素,如严重贫血,要补充血液,可输红细胞,使血色素不至于过低。如血色素过低,会影响生命安全。
02:35
直肠出血用什么药
如果有直肠出血的情况,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口服药物,外洗药物和局部涂抹药物。直肠出血用药可局部对症处理,若出血量较少,没有导致血色素明显变化或血色鲜红,没有影响生命体征,可用口服药或外用药。口服药包括止血药,比如云南白药、龙血竭胶囊。如果痔疮引起直肠出血,可口服迈之灵等缓解直肠出血。外用药有洗剂,如痔疮洗剂、温盐水洗剂或温花椒水局部外洗后,可肛门里上痔疮栓,、马应龙痔疮栓、太宁栓等,里边可外用药膏,如马应龙痔疮膏、龙珠软膏或肛泰软膏,通过有效治疗,可达到止血目的。如用药物不能止血,要进一步手术干预。
直肠息肉严重吗
直肠息肉根据病情发展分为肿瘤性直肠息肉和非肿瘤性直肠息肉,无论是哪种类型对健康影响都非常大,是较严重的疾病。
直肠肿块良性的症状
直肠肿物就是平时所说的直肠黏膜向肠腔隆起性的病变。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良性的肿物,还有一种是恶性肿瘤。平时所说的直肠良性肿物,一般指的就是腺瘤或者是息肉,有时还有幼年性的息肉、增生性的息肉,还有炎性息肉。都会表现为直肠指诊,直肠内可触摸到包块,没有凹凸不平的感觉。直肠肿物的类型很多,如果发现直肠肿物以后,一定要积极的治疗,可以行直肠指诊,必要时应当置入肛门镜或者结肠镜检查。可以取活检行病理学检查。如果是良性的肿物,局部切除以后,根据病理学的最终结果,定期门诊复查即可。直肠肿物多数是带蒂的圆形或椭圆的肿物,可突入肠腔上下移动。其蒂的大部分是肠粘膜由于肠蠕动或粪便牵拉延长所致,为避免误把肿瘤当作息肉。了解直肠肿物的症状显得尤为重要。它的症状主要有:1、便血。无痛性便血是直肠肿物的主要临床表现。息肉的便血出血量较少,如果由于排粪时挤压而使息肉脱落,和息肉体积大、位置低,可发生较多量的出血。2、脱垂。息肉较大或数量较多时,由于重力的关系,牵拉肠黏膜,使其逐渐与肌层分离而向下脱垂。病人排便动作牵拉及肠蠕动刺激,可使周围的黏膜层松弛,可并发直肠脱垂。3、肠道刺激症状。当肠蠕动牵拉息肉时。可出现肠道刺激症状,如腹部不适、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等。
语音时长 02:36

2020-02-11

60523次收听

02:30
直肠息肉出血的症状
息肉可以长在身体的很多地方,包括胃肠道的胃、小肠、大肠、直肠。从形态上来讲,息肉本身就是凸起于粘膜表面的一小团肉,从病理上可以分为炎症性的、腺瘤性的、增生性的。只有腺瘤性的才存在恶变的风险,所以不用特别害怕。直肠息肉长到一定程度,无论是直肠还是结肠,都可能存在出血的风险,一方面是食物或者大便当中的一些硬的东西,刮擦表面引起出血,另外一方面息肉内部血供不够,能引发出血。肠道出血或者消化道出血,距离肛门越远,它的颜色越暗、越黑,一般来说,胃出血都是黑颜色,是咖啡色,小肠出血可能是暗红色,靠近直肠,是暗红色或者鲜红色,如果出血,要到医院来进行肠镜检查。
直肠息肉怎么办
直肠息肉只能通过手术的方式来进行治疗,其手术治疗方法主要有4种,分别是高频电切切除、高频电凝灼除、活检钳除以及内镜治疗。这几种方法分别针对不同的息肉。直肠息肉患者平时要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注意尽量避免增加腹压,保持饮食清淡,定期复查。
直肠息肉能根治吗
当直肠息肉没有发展为癌变之前,直肠息肉的治愈几率很高,一旦转变成癌症,那么治愈的几率也会大幅度的降低。当我们在确诊直肠息肉后,一定不可以耽误病情。只要发现我们在便后肛门周围出现异物感、便血的情况,需要得到重视。后期更严重的还会出现直肠炎症,便后还会伴有浓重的恶臭味,这些因素都是癌变的主要原因。
直肠息肉是什么
直肠息肉泛指直肠粘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做乙状结肠镜或全结肠镜,能够发现有凸起就叫直肠息肉或者结肠息肉。有可能患者精神上有点抑郁或长期的气滞血瘀或便秘或是经常拉稀,有可能是炎症,也可能是腺瘤,建议直肠息肉的病人最好到医院做肠镜检查。
语音时长 00:56

2018-06-13

55028次收听

直肠息肉有哪些常见症状
导致直肠息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直肠粘膜受到感染或刺激,在直肠内形成软状肿物。一般人没有症状,有些人因为腹泻或大便出血用了治痔疮的药还不好,这时会做肠镜,肠镜发现息肉要小于0.5公分或小于2公分,可以当时做肠镜的时候取下顺便做病理检查。
语音时长 00:53

2018-06-13

55603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