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跖草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凉血止血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咽喉肿痛、水肿尿少、痈肿疮毒等症状。
1、清热解毒
鸭跖草性寒味甘,归肺经和胃经,能有效清除体内热毒。对于风热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咽喉肿痛有缓解作用,也可用于热毒壅盛导致的皮肤疮疡。临床常与金银花、连翘等配伍使用,代表方剂如银翘散。外用鲜品捣敷可治疗蚊虫叮咬或轻度烫伤。
2、利尿消肿
该药能促进水分代谢,改善小便不利引起的水肿。对于湿热下注导致的尿路感染,表现为小便短赤、排尿涩痛时,可与车前草、白茅根同用。肾性水肿患者使用时需配伍黄芪、茯苓等健脾利湿药物,避免单独长期使用。
3、凉血止血
所含黄酮类成分能收缩毛细血管,适用于血热妄行导致的鼻衄、牙龈出血。民间常用鲜品汁液直接滴鼻止血。对于妇科血热型月经过多,常配伍生地、侧柏叶等药物,但孕妇慎用。外伤出血时可配合小蓟炭外敷。
4、抗菌消炎
现代研究表明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常见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可用于急性扁桃体炎、口腔溃疡等炎症,多与蒲公英、紫花地丁配伍。治疗皮肤化脓性感染时,可制成酊剂外涂或煎汤熏洗。
5、护肝利胆
动物实验显示其多糖成分能降低转氨酶水平,改善肝细胞损伤。对于肝胆湿热导致的目赤肿痛、胁肋胀痛,常与茵陈、栀子同用。胆囊炎急性发作期可用鲜品榨汁冲服,但胆道梗阻者禁用。
使用鸭跖草时建议选择干燥品每日10-15克煎服,鲜品用量加倍但不宜超过30天。脾胃虚寒者应配伍生姜、大枣减其寒性。该药可能增强利尿剂效果,与呋塞米等西药同用需监测电解质。日常可配伍薏苡仁、赤小豆煮粥调理湿热体质,避免与辛辣燥热食物同食。出现过敏症状如皮肤瘙痒、腹泻时应立即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