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牙齿容易发生龋齿
容易发生龋齿的牙齿主要有第一恒磨牙、第二乳磨牙、上前牙邻面、排列不齐的牙齿以及牙釉质发育不良的牙齿。龋齿的发生与牙齿形态、位置、清洁难度及釉质质量密切相关。
1、第一恒磨牙
第一恒磨牙又称六龄齿,是6岁左右萌出的恒牙。其咬合面存在深而窄的窝沟,容易滞留食物残渣和细菌,且萌出早期釉质矿化不完全,抗酸能力较弱。儿童刷牙时容易遗漏该区域,导致龋齿高发。
2、第二乳磨牙
第二乳磨牙是乳牙列中最后方的牙齿,承担主要咀嚼功能。其表面沟隙复杂,邻接面接触紧密,清洁难度大。乳牙釉质较薄,矿化程度低,在长期糖分侵蚀下更易形成龋洞。
3、上前牙邻面
上前牙邻面接触点紧密,牙间隙狭窄,普通牙线难以彻底清洁。长期嵌塞食物会导致邻面釉质脱矿,形成隐匿性龋坏。哺乳期婴幼儿夜间含奶瓶入睡,奶液滞留也易造成上前牙唇面广泛龋坏。
4、排列不齐的牙齿
牙齿拥挤或扭转会造成清洁盲区,牙刷难以触及重叠部位。正畸治疗中使用固定矫治器时,托槽周围更易堆积菌斑。这些区域菌斑生物膜长期存在,会加速局部脱矿进程。
5、牙釉质发育不良
釉质发育不全或矿化缺陷的牙齿表面粗糙多孔,抗龋能力显著下降。遗传性疾病如釉质形成不全症,或婴幼儿期严重感染、营养不良等,均可导致釉质结构异常,这类牙齿往往早期即出现多发性龋坏。
预防龋齿需重点关注高风险牙齿,每日使用含氟牙膏刷牙两次,配合牙线清洁邻面。儿童可进行窝沟封闭保护磨牙咬合面,减少糖分摄入频率。孕妇及婴幼儿应保证充足钙磷摄入,促进牙齿正常发育。定期口腔检查能早期发现脱矿迹象,及时采取再矿化措施。对于已形成的龋洞,应尽早充填治疗避免病变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