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外与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是临床营养支持的两种主要方式,适用于不同疾病状态下的患者营养需求。
肠外营养是通过静脉途径直接输注营养液,适用于胃肠功能严重障碍或无法经口进食的患者。常见适应症包括短肠综合征、重症胰腺炎、肠梗阻等。肠外营养液需包含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电解质及微量元素,需严格无菌操作,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导管相关感染等并发症。
肠内营养是通过鼻胃管、鼻肠管或造瘘管将营养制剂输送至消化道,适用于具有部分胃肠功能但无法正常进食的患者。适应症包括吞咽困难、神经性厌食、头颈部肿瘤等。肠内营养制剂分为整蛋白型、短肽型和氨基酸型,更符合生理吸收途径,有助于维持肠道屏障功能,减少感染风险。实施时需注意输注速度、温度及体位管理,避免误吸或腹泻。
选择营养支持方式需综合评估患者胃肠功能、代谢状态及原发病情况。肠内营养应作为首选,符合生理且并发症较少;肠外营养仅用于肠内营养不可行时。实施过程中需定期监测营养指标、电解质及肝肾功能,及时调整配方。对于长期营养支持患者,可考虑阶段性过渡方案,如肠外联合肠内营养逐步向全肠内营养转变。营养支持团队应包括医师、营养师及护理人员,共同制定个体化方案,确保患者获得安全有效的营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