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性肠炎的宝宝会有哪些症状
霉菌性肠炎患儿可能出现腹泻、腹胀、黏液便、食欲减退、低热等症状。霉菌性肠炎主要由白色念珠菌等真菌感染引起,常见于免疫力低下或长期使用抗生素的婴幼儿。
1、腹泻
腹泻是霉菌性肠炎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每日可达5-10次,粪便呈稀水样或蛋花汤样,可能带有未消化的食物残渣。腹泻持续时间较长,常规止泻药物效果不佳。患儿可能因肠道黏膜受损出现吸收不良,导致体重增长缓慢。
2、腹胀
患儿腹部膨隆,触诊有柔韧感,叩诊呈鼓音,肠鸣音减弱或亢进。腹胀与肠道菌群失调、产气菌过度繁殖有关,进食后症状加重,可能伴随哭闹不安。严重时可影响膈肌运动,导致呼吸频率增快。
3、黏液便
粪便中可见白色或黄色黏液,有时呈拉丝状,镜检可见真菌菌丝或孢子。黏液分泌增多是肠道黏膜对真菌感染的炎症反应,可能伴随肛门周围皮肤潮红。需与细菌性肠炎的血便进行鉴别。
4、食欲减退
患儿拒食、奶量下降,与肠道不适和味觉改变有关。长期摄入不足可能导致营养不良,表现为皮肤弹性差、皮下脂肪减少。喂养时可能出现恶心、干呕等反应,但呕吐物通常不含胆汁。
5、低热
体温波动在37.5-38℃之间,多为持续性低热,与真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有关。通常不伴寒战或高热,若体温超过38.5℃需警惕合并细菌感染。可能伴随精神萎靡、活动减少等全身症状。
家长应注意保持患儿臀部清洁干燥,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清洗并涂抹护臀霜,预防尿布皮炎。喂养时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少量多餐,避免高糖饮食。密切观察排便性状和次数,若出现血便、持续高热或脱水表现,应立即就医。未经医生指导不要擅自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粪便真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