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霉菌性肠炎大便什么样
婴儿霉菌性肠炎的大便通常表现为白色或黄绿色豆腐渣样便,可能伴有黏液、血丝及酸臭味。霉菌性肠炎主要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可能与长期使用抗生素、免疫力低下等因素有关。
1. 白色豆腐渣样便
典型表现为大便呈白色或乳白色,质地松散如豆腐渣,可能附着未消化的奶块。白色念珠菌过度繁殖会破坏肠道正常菌群,导致食物消化吸收障碍,形成特征性外观。家长需注意与普通奶瓣区分,若持续出现需就医进行粪便镜检。
2. 黄绿色黏液便
部分患儿可能出现黄绿色稀便,混有透明或白色黏液。肠道黏膜受真菌刺激后分泌增多,黏液与粪便混合排出。伴随症状包括肛门周围皮肤潮红、尿布疹加重,需及时清洁并涂抹氧化锌软膏保护皮肤。
3. 血丝或血点
严重感染时粪便中可见少量鲜红色血丝,因肠道黏膜糜烂出血所致。需警惕是否合并细菌感染,可通过粪便培养明确病原体。避免自行使用止血药物,应遵医嘱使用制霉菌素混悬液等抗真菌药物。
4. 酸臭味明显
粪便散发异常酸臭气味,与肠道发酵产物增多有关。可能伴随腹胀、哭闹不安等不适。哺乳期母亲应暂停高糖饮食,奶粉喂养者可临时改用低乳糖配方奶减轻症状。
5. 排便频率异常
每日排便次数可达8-10次,但每次量少呈泡沫状。与细菌性肠炎不同,患儿可能无发热但体重增长缓慢。确诊需结合粪便真菌培养,治疗期间建议补充鼠李糖乳杆菌等益生菌制剂。
护理期间需严格消毒奶具及贴身衣物,煮沸消毒时间不少于10分钟。母乳喂养者注意乳头清洁,避免交叉感染。每日记录大便性状变化,若出现拒奶、嗜睡等全身症状需立即就医。恢复期可适当给予苹果泥等低渣辅食,避免高糖食物摄入。所有抗真菌药物均须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完成全程治疗以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