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吐完发烧怎么回事
小孩吐完发烧可能由胃肠型感冒、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轮状病毒感染、细菌性痢疾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补液治疗、物理降温、药物治疗、调整饮食、及时隔离等方式缓解。建议家长密切观察患儿状态,若持续高热或呕吐频繁需立即就医。
1. 胃肠型感冒
胃肠型感冒多由柯萨奇病毒引起,患儿除呕吐发热外常伴腹痛腹泻。发病可能与受凉或接触感染者有关,表现为体温38℃左右、水样便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止泻,配合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缓解症状。家长需保持患儿口腔清洁,呕吐后用小勺喂服补液盐溶液。
2. 急性胃肠炎
急性胃肠炎常见于饮食不洁或暴饮暴食,胃黏膜受刺激引发呕吐后发热。症状包括喷射状呕吐、阵发性脐周痛,严重时出现脱水征象。
3. 食物中毒
误食变质食物后2-6小时突发呕吐发热,多伴头晕乏力。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沙门氏菌感染可能导致体温超过39℃,需立即停食可疑食物。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小檗碱片抗感染,配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调节菌群。家长应保留呕吐物样本供检测。
4. 轮状病毒感染
秋冬季高发的轮状病毒肠炎以先吐后泻为特征,发热通常持续1-3天。患儿可能出现蛋花汤样便和轻度脱水,可选用口服补液盐Ⅲ预防电解质紊乱。家长需注意臀部护理,每次排便后涂抹氧化锌软膏。
5. 细菌性痢疾
志贺菌感染引起的细菌性痢疾表现为呕吐后高热,大便带黏液脓血。发病与接触污染水源有关,严重时引发惊厥。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头孢克肟颗粒抗感染,发热超过38.5℃时临时服用布洛芬混悬液。家长接触患儿后须严格洗手消毒。
患儿呕吐后应保持侧卧位防误吸,6小时内暂禁食但需少量多次喂水。恢复期饮食从米汤、稀粥逐步过渡,避免油腻甜食。每日监测体温3-4次,发热时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注意观察尿量及精神状态,出现嗜睡或抽搐等危重表现时须急诊处理。居家环境保持通风,呕吐物需用含氯消毒剂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