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性高血压是什么原因
肾性高血压可能由肾实质病变、肾血管病变、遗传因素、代谢异常或药物影响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血压升高、头晕头痛、视物模糊等症状。
1、肾实质病变
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等肾实质病变可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钠水潴留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患者可能出现夜尿增多、下肢水肿,需限制钠盐摄入并使用缬沙坦胶囊、盐酸贝那普利片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2、肾血管病变
肾动脉狭窄会使肾脏血流灌注不足,刺激球旁细胞分泌肾素。典型症状包括突发难治性高血压,可通过肾动脉造影确诊,严重时需行经皮肾动脉成形术。
3、遗传因素
多囊肾等遗传性肾病可伴随高血压,与囊肿压迫正常肾组织有关。早期常无不适,随病情进展可出现腰部胀痛,需定期监测肾功能和血压变化。
4、代谢异常
高尿酸血症可损伤肾小管间质,痛风性肾病患者尿酸结晶沉积会引发炎症反应。这类患者需服用非布司他片降尿酸,同时控制嘌呤饮食。
5、药物影响
长期滥用非甾体抗炎药可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导致肾髓质血流减少。常见表现包括血肌酐升高,应及时停用相关药物并更换为对乙酰氨基酚片等替代药品。
肾性高血压患者需每日监测血压并记录波动情况,饮食上采用低盐低脂原则,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避免腌制食品。适量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每周保持150分钟中等强度锻炼。注意观察尿量变化和水肿程度,若出现胸闷气促或血压超过180/120mmHg应立即就医。定期复查肾功能、电解质和尿常规,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不可自行增减降压药物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