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看哪几个指标
肝功能检查主要关注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等指标。这些指标可反映肝细胞损伤、胆汁淤积、合成功能等不同方面的肝脏健康状况。
1、谷丙转氨酶
谷丙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当肝细胞受损时,谷丙转氨酶会释放到血液中导致数值升高。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脂肪肝等疾病均可引起谷丙转氨酶异常。轻度升高可能与熬夜、饮酒等生理因素有关,持续升高需结合其他指标进一步排查。
2、谷草转氨酶
谷草转氨酶分布于肝脏、心肌等组织,其升高程度与肝细胞损伤严重性相关。急性肝炎时谷草转氨酶升高幅度常超过谷丙转氨酶,慢性肝病则相反。心肌梗死时也可能出现谷草转氨酶升高,需结合临床症状鉴别。
3、胆红素指标
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可评估胆汁排泄功能。溶血性疾病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胆道梗阻则表现为直接胆红素显著增高。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多为间接胆红素轻度升高,若持续不退需警惕胆道闭锁等疾病。
4、蛋白指标
白蛋白反映肝脏合成功能,慢性肝病会导致白蛋白水平下降。球蛋白升高可能与自身免疫性肝病、慢性炎症等有关。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倒置常见于肝硬化晚期,提示肝功能严重受损。
5、酶学指标
碱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升高多提示胆汁淤积,可见于胆管结石、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等疾病。骨骼疾病、妊娠期也可引起碱性磷酸酶生理性增高,需结合影像学检查鉴别。
肝功能检查需空腹8-12小时进行,避免剧烈运动、饮酒等干扰因素。发现指标异常时应及时就医,由医生结合病史、体征及其他检查综合判断。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限制高脂饮食,避免滥用药物,肝炎患者应定期复查肝功能并遵医嘱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