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性心律不齐是什么病
窦性心律不齐是指心脏窦房结发出的电冲动频率不规则,导致心跳节律轻微紊乱的一种生理性或轻度病理状态,通常不属于严重疾病。
1、生理性因素
常见于青少年或长期运动人群,因自主神经调节不稳定导致。表现为呼吸相关的心率变化,吸气时心率增快,呼气时减慢,无须特殊治疗,定期观察即可。
2、药物影响
服用咖啡因、麻黄碱等兴奋性药物可能干扰窦房结电活动。伴随心悸或头晕症状,停药后多可自行缓解,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稳心颗粒调节心律。
3、电解质紊乱
低钾血症或低镁血症会改变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可能合并乏力、肌肉痉挛,需通过氯化钾缓释片或门冬氨酸钾镁片纠正电解质失衡。
4、甲状腺功能异常
甲亢时甲状腺激素过量会加速基础代谢率。常见心悸、体重下降,需检查甲状腺功能,使用甲巯咪唑片控制激素水平。
5、器质性心脏病
冠心病或心肌炎可能继发窦房结供血不足。伴随胸痛、气促等症状,需通过动态心电图确诊,严重时需安装心脏起搏器。
保持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自主神经功能,避免过量摄入咖啡因和酒精。若出现持续心悸或晕厥应及时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合并器质性疾病患者需定期复查心脏超声。日常可练习深呼吸调节自主神经张力,但避免擅自服用调节心律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