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肾病的治疗原则
儿童肾病治疗需遵循个体化、综合干预原则,核心措施包括控制原发病、调节免疫、保护肾功能及预防并发症。主要治疗方式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替代治疗三类,需根据病理类型及病情严重程度制定方案。
1、一般治疗
急性期需卧床休息至水肿消退,每日监测体重及尿量。饮食采用低盐优质蛋白方案,食盐摄入控制在每日2-3克,蛋白质以鸡蛋、牛奶等生物价高的食物为主。严重水肿者需限制液体入量,按前日尿量加500毫升计算。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预防感染。
2、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首选药物,常用醋酸泼尼松片,起始足量治疗4-8周后逐渐减量。频繁复发者可加用免疫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胶囊。合并感染时需根据病原学选用抗生素,如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高血压患者需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片。
3、替代治疗
终末期肾病需进行肾脏替代治疗,血液透析每周2-3次,腹膜透析每日4-6次。符合条件的患儿可考虑肾移植,术后需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软胶囊预防排斥反应。替代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钾、血磷等电解质水平。
4、并发症防治
血栓形成高风险患儿可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预防性抗凝。严重低蛋白血症可输注人血白蛋白。电解质紊乱需及时纠正,如低钙血症补充碳酸钙D3片。感染防控重点包括呼吸道、泌尿道及腹膜透析相关感染。
5、长期管理
建立定期随访制度,监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及肾功能。疫苗接种需避开免疫抑制治疗期,可接种灭活疫苗。生长发育迟缓者需进行营养评估与干预。心理支持需贯穿治疗全程,帮助患儿适应慢性病状态。
儿童肾病治疗周期较长,家长需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日常注意记录尿量变化,避免剧烈运动。饮食应保证热量供给,限制腌制食品。出现眼睑浮肿、尿量减少等症状需及时复诊。保持居住环境通风干燥,流感季节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定期进行眼科检查预防激素性白内障,监测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