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判断心肌缺血程度
心肌缺血程度可通过心电图检查、心脏负荷试验、冠状动脉造影、心肌核素显像、血液生化标志物检测等方法综合判断。心肌缺血通常由冠状动脉狭窄、痉挛或血栓形成等因素引起,可能表现为胸痛、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
1、心电图检查
静息心电图是初步筛查心肌缺血的常用手段,ST段压低或T波倒置可能提示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监测可捕捉阵发性缺血事件,尤其适用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但心电图敏感性有限,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评估。
2、心脏负荷试验
运动平板试验通过递增运动负荷诱发心肌缺血,观察心电图变化和症状反应。药物负荷试验如多巴酚丁胺试验适用于无法运动者,通过超声或核素显像评估心肌灌注异常区域。负荷试验能定量评估缺血阈值和范围。
3、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脉狭窄的金标准,可直观显示血管狭窄程度和位置。通过计算血流储备分数能评估功能性缺血,指导血运重建决策。但属于有创检查,通常在其他检查提示缺血后进行。
4、心肌核素显像
心肌灌注显像如SPECT可显示缺血区域心肌血流分布,静息与负荷图像对比能区分可逆性缺血与梗死灶。PET-CT具有更高分辨率,可定量评估心肌血流和代谢情况,对微循环障碍诊断价值较高。
5、血液生化标志物
肌钙蛋白升高提示心肌细胞损伤,但慢性缺血可能不伴标志物升高。BNP水平可反映心室壁应力,间接评估缺血导致的心功能变化。炎症标志物如hs-CRP可能与斑块不稳定性相关。
日常应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避免吸烟和过度劳累。饮食以低盐低脂为主,适量补充欧米伽3脂肪酸。规律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但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心绞痛。出现持续性胸痛或呼吸困难应立即就医,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等药物,定期复查调整治疗方案。保持情绪稳定,学习放松技巧有助于改善心肌供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