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骨折为什么会肿
脚骨折后肿胀通常由局部血管损伤、组织液渗出及炎症反应引起。主要有骨折端出血、软组织损伤、炎症介质释放、静脉回流受阻、淋巴回流障碍等因素。
1、骨折端出血
骨折发生时骨膜及周围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积聚在骨折断端周围形成血肿。血肿压迫周围组织导致局部张力增高,表现为皮肤发亮、按压疼痛。早期可通过冰敷减少出血,后期需医生评估是否需穿刺抽吸。
2、软组织损伤
骨折常伴随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挫裂伤,损伤细胞释放组胺等物质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形成组织水肿。表现为皮肤青紫、皮温升高,需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
3、炎症介质释放
骨折后血小板活化释放5-羟色胺,损伤细胞产生前列腺素E2等炎症因子,引起血管扩张和渗出增加。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控制炎症反应。
4、静脉回流受阻
肿胀组织压迫静脉血管,加之疼痛限制肌肉泵血功能,导致下肢静脉血液淤滞。长期可能引发深静脉血栓,需穿戴医用弹力袜并早期进行踝泵运动。
5、淋巴回流障碍
骨折后淋巴管受损使组织间液引流受阻,富含蛋白质的淋巴液滞留加重肿胀。表现为指凹性水肿,可通过低频脉冲磁疗仪促进淋巴循环,严重时需进行手法淋巴引流。
脚骨折后应保持患肢抬高15-30度,受伤48小时内每2小时冰敷15分钟,使用弹性绷带包扎时注意观察末梢血运。恢复期逐步进行踝关节屈伸训练,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优质蛋白如鱼肉,避免吸烟影响骨骼愈合。若肿胀持续加重或出现皮肤发绀、剧烈疼痛需立即就医排除骨筋膜室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