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粘膜下肌瘤怎么治疗
子宫粘膜下肌瘤可通过药物治疗、宫腔镜手术、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动脉栓塞术、子宫切除术等方式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可能与雌激素水平异常、遗传因素、炎症刺激、细胞增殖失衡、血管生成异常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贫血、下腹坠胀感、不孕等症状。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适用于肌瘤较小或症状较轻的患者。常用药物包括米非司酮片、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如醋酸亮丙瑞林微球等。这些药物通过调节激素水平或抑制肌瘤生长缓解症状,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长期用药可能引起潮热、骨质疏松等副作用。药物治疗后需定期复查肌瘤大小及子宫内膜变化。
2、宫腔镜手术
宫腔镜手术是经阴道置入宫腔镜切除粘膜下肌瘤的微创方式,适合肌瘤突出宫腔50%以上的患者。手术可完整切除肌瘤并保留子宫,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术前需通过超声评估肌瘤位置和大小,术后可能出现宫腔粘连、感染等并发症,需配合使用雌激素促进内膜修复。术后3个月禁止盆浴和性生活。
3、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利用超声波聚焦产生高温使肌瘤组织坏死,适合不愿手术或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治疗无需开刀,通过磁共振引导精准定位,但仅适用于直径小于10厘米的肌瘤。治疗后肌瘤会逐渐缩小,可能出现下腹隐痛、阴道排液等反应。该治疗对带蒂的粘膜下肌瘤效果有限,需结合超声复查评估疗效。
4、子宫动脉栓塞术
子宫动脉栓塞术通过阻断肌瘤血供使其缺血坏死,适用于多发性肌瘤或手术高风险患者。介入放射科医生经股动脉插管注入栓塞剂,术后需卧床24小时观察穿刺点出血。常见副作用包括栓塞后综合征如发热、恶心,严重者可出现子宫感染或卵巢功能受损。该技术可能影响生育功能,年轻患者需谨慎选择。
5、子宫切除术
子宫切除术适用于肌瘤过大、症状严重或无生育需求的患者,可通过腹腔镜或开腹完成。手术彻底解决肌瘤复发问题,但会导致永久性不孕,术前需充分评估卵巢功能保留必要性。术后6周内避免提重物,需关注盆底功能锻炼预防脏器脱垂。更年期女性切除子宫后仍需定期妇科检查监测卵巢情况。
子宫粘膜下肌瘤患者日常应避免摄入含雌激素食物如蜂王浆,保持规律作息减少内分泌紊乱。适度运动如瑜伽可改善盆腔血液循环,但经期需避免剧烈运动。每3-6个月复查超声监测肌瘤变化,出现异常阴道流血或腹痛加剧应及时就诊。备孕患者应咨询医生选择合适治疗方式,术后避孕时间需根据具体术式个体化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