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骨髓炎怎么治疗
急性骨髓炎可通过抗生素治疗、手术清创、镇痛管理、营养支持和康复训练等方式治疗。急性骨髓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外伤、血源性播散、邻近组织感染扩散或免疫功能低下等原因引起。
1、抗生素治疗
急性骨髓炎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需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等。早期足量静脉用药可有效控制感染,疗程通常需持续4-6周。
2、手术清创
当出现脓肿形成、死骨或药物治疗无效时,需行手术清除坏死组织和脓液。常见术式包括钻孔减压术、开窗引流术和病灶清除术。术后需留置引流管,并配合持续灌洗治疗。手术可减少细菌负荷,改善局部血供。
3、镇痛管理
急性骨髓炎常伴随剧烈骨痛,可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严重疼痛可短期使用盐酸曲马多缓释片。疼痛控制有助于患者配合治疗和功能锻炼。
4、营养支持
感染会导致高代谢状态,需保证每日蛋白质摄入量达到1.5-2克/公斤体重。推荐食用鸡蛋、鱼肉、乳清蛋白粉等优质蛋白,同时补充维生素C和锌促进伤口愈合。贫血患者可适当增加动物肝脏、菠菜等富铁食物。
5、康复训练
急性期后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渐进式功能锻炼。初期以被动关节活动为主,逐渐过渡到抗阻力训练。物理治疗包括超声波、短波透热等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康复过程需避免过早负重,防止病理性骨折。
治疗期间应严格卧床休息,患肢制动抬高以减轻肿胀。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观察体温变化和疼痛程度。恢复期避免吸烟饮酒,定期复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可适量食用牛奶、奶酪等乳制品。急性骨髓炎易复发,需完成全程治疗并随访1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