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趾骨折打石膏注意什么
脚趾骨折打石膏后需注意石膏固定松紧度、保持干燥清洁、观察血液循环、避免负重活动、定期复查。脚趾骨折通常由外伤或应力性损伤引起,石膏固定是常见的保守治疗方式。
1、石膏松紧度
石膏过紧可能压迫血管神经,导致肢体肿胀或麻木,需及时调整;过松则无法有效固定骨折端。初期肿胀消退后可能出现石膏松动,需就医重新塑形。若出现皮肤苍白、刺痛或甲床发绀,提示血液循环障碍。
2、保持干燥
石膏遇水会软化失去固定作用,洗澡时可用防水套保护。若石膏内衬垫潮湿易滋生细菌,可能引发皮肤感染。局部瘙痒时勿用异物伸入搔抓,可用冷风保持干燥。
3、观察血运
每日检查脚趾颜色、温度及感觉,按压甲床观察毛细血管回流。异常肿胀伴剧烈疼痛需警惕骨筋膜室综合征。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有助于减轻水肿。
4、避免负重
行走时需使用拐杖分散体重,过早承重可能导致骨折移位。根据骨折类型,完全不负重期通常持续3-6周。康复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非负重性关节活动训练。
5、定期复查
首次复查在打石膏后1周评估复位情况,之后每2-4周进行X线检查。石膏拆除时间依据骨折愈合程度决定,一般需4-8周。拆除后可能出现关节僵硬,需逐步进行功能锻炼。
日常需穿着宽松鞋袜保护患趾,避免二次损伤。饮食应增加富含钙质和优质蛋白的食物如牛奶、鱼肉,促进骨痂形成。康复期可进行温水泡脚缓解僵硬,但须待石膏拆除后进行。若出现石膏断裂、异常异味或持续疼痛,应立即就医处理。睡眠时用枕头垫高患肢,减少夜间肿胀。严格遵循医嘱进行阶段性康复训练,逐步恢复足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