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性中耳炎怎么治疗
航空性中耳炎可通过调整呼吸动作、使用药物、鼓膜穿刺、鼓膜置管术、咽鼓管功能训练等方式治疗。航空性中耳炎通常由气压急剧变化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引起,可能伴随耳闷、耳痛、听力下降等症状。
1、调整呼吸动作
飞行中可通过咀嚼口香糖、频繁吞咽或打哈欠促进咽鼓管开放,平衡中耳内外压力。捏鼻鼓气法瓦尔萨尔瓦动作能主动开放咽鼓管,但需避免用力过猛。婴幼儿可喂食或使用安抚奶嘴刺激吞咽反射。
2、使用药物
鼻用减充血剂如盐酸赛洛唑啉鼻喷雾剂可缓解咽鼓管黏膜水肿,口服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片减轻过敏反应。急性期疼痛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合并感染时需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用药前需排除药物禁忌证。
3、鼓膜穿刺
严重气压伤导致鼓室积液时,医生可能在无菌操作下用穿刺针切开鼓膜引流积液,立即缓解耳压症状。该操作需配合局部麻醉,术后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游泳或淋浴时进水,防止继发感染。
4、鼓膜置管术
反复发作患者可能需在鼓膜植入通气管,维持中耳气压平衡6-12个月。手术在显微镜下进行,置管期间需定期复查,避免耳道进水。通气管通常自行脱落,少数需医生取出,术后听力多可恢复正常。
5、咽鼓管功能训练
长期进行波氏球吹张训练可增强咽鼓管肌肉张力,将橡皮球连接鼻腔缓慢注气,每日重复进行。配合鼻腔冲洗减少炎症刺激,过敏性鼻炎患者需控制过敏原。严重咽鼓管狭窄者可能需手术矫正。
飞行前避免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期间尽量推迟行程。起飞降落时可使用专业耳塞缓解压力变化,保持清醒状态以便及时做压力调节动作。日常加强体质锻炼,控制鼻窦炎等慢性炎症。若症状持续超过24小时或出现耳漏、眩晕等症状,应及时就诊耳鼻喉科,避免发展为慢性中耳炎或鼓膜穿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