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死性筋膜炎是什么
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严重软组织感染性疾病,主要累及皮下筋膜层,可迅速导致组织坏死并引发全身中毒反应。该病主要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引起,临床表现为局部剧烈疼痛、红肿、皮肤紫绀或坏死,可能伴有高热、寒战等全身症状。
坏死性筋膜炎的早期表现常为局部皮肤红肿热痛,与普通蜂窝织炎相似,但疼痛程度与体征不符是其特征之一。随着病情进展,皮肤可出现紫红色或青铜色改变,并形成血性水疱。感染沿筋膜快速扩散,导致皮下神经损伤而出现局部感觉减退。若不及时干预,24-72小时内可发展为皮肤坏死、恶臭分泌物及全身脓毒症。
该病的病理机制涉及细菌毒素和酶对组织的直接破坏,以及机体过度炎症反应导致的微循环障碍。高危因素包括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外周血管疾病、皮肤破损或近期手术史等。实验室检查常见白细胞显著升高、C反应蛋白急剧上升,影像学检查可见筋膜层增厚和气体形成。
治疗需多学科协作,早期彻底清创手术是核心措施,需切除所有坏死组织直至健康出血创面。术后往往需要多次清创,并联合广谱抗生素治疗,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注射液、万古霉素注射液等。重症患者需进入ICU进行器官功能支持,必要时采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辅助治疗。
预防重点在于及时处理皮肤伤口,控制基础疾病如血糖管理。患者术后需长期伤口护理,营养支持对组织修复至关重要,建议高蛋白饮食配合维生素C、锌等微量元素补充。康复期应定期随访评估功能恢复情况,警惕复发或并发症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