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息肉和白内障有什么区别
眼睛息肉一般指结膜息肉,白内障是晶状体混浊性疾病,两者在发病部位、症状表现及治疗方式上存在明显区别。结膜息肉多因慢性炎症刺激引起,表现为结膜表面粉红色赘生物;白内障则与年龄、外伤等因素相关,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眩光感。治疗上结膜息肉可通过手术切除,白内障需根据混浊程度选择药物控制或人工晶体置换术。
结膜息肉属于结膜组织的良性增生,常见于睑裂区结膜,患者可能因异物感或美观问题就诊。其形成与长期紫外线暴露、慢性结膜炎反复刺激有关,病理检查可明确性质。早期较小息肉若无症状可观察,增大后需行显微手术切除,术后复发概率较低。日常需避免揉眼、减少风沙刺激,合并感染时需配合抗生素滴眼液如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控制炎症。
白内障是晶状体蛋白质变性导致的透光性下降,随年龄增长发病率显著升高。典型症状包括视物模糊、颜色辨识度降低、夜间视力恶化等。核性白内障患者可能出现近视度数暂时性增加,皮质性白内障则易产生眩光。早期可使用吡诺克辛钠滴眼液延缓进展,成熟期需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需规范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预防感染,定期复查眼底情况。
两种疾病均需注意用眼卫生,避免强光直射眼睛,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若出现持续视力变化或眼部不适,应及时至眼科进行裂隙灯检查、视力测试等专业评估,根据检查结果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术后患者需遵医嘱用药并定期随访,避免剧烈运动或碰撞术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