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骨质疏松怎么办
儿童骨质疏松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钙剂、增加日照、适度运动、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儿童骨质疏松通常由钙摄入不足、维生素D缺乏、内分泌疾病、遗传因素、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家长需保证儿童每日摄入足量含钙食物,如牛奶、奶酪、豆腐、西蓝花等。牛奶每100毫升约含100毫克钙,建议每日饮用300-500毫升。避免高盐高糖饮食,减少碳酸饮料摄入,因磷酸盐可能干扰钙吸收。可搭配富含镁的坚果和富含维生素K的绿叶蔬菜,帮助钙质沉积。
2、补充钙剂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碳酸钙D3颗粒、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乳酸钙片等钙制剂。碳酸钙含钙量较高但需胃酸帮助吸收,建议餐后服用。葡萄糖酸钙对胃肠刺激较小,适合低龄儿童。补钙期间需监测尿钙水平,防止过量导致肾结石。
3、增加日照
家长应每日带孩子进行15-30分钟户外活动,暴露面部和手臂皮肤接受阳光照射,促进体内维生素D合成。秋冬季节或高纬度地区日照不足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维生素D滴剂或维生素AD软胶囊。注意避免正午强光直射,防止紫外线损伤。
4、适度运动
进行跳绳、篮球、跑步等负重运动,每周3-5次,每次20-40分钟。运动产生的机械应力可刺激成骨细胞活性,增加骨密度。游泳等非负重运动对骨骼刺激较弱,需配合其他运动方式。避免过度运动导致疲劳性骨折,运动前后做好热身和拉伸。
5、药物治疗
对于病理性骨质疏松,医生可能开具阿仑膦酸钠片、唑来膦酸注射液等抗骨吸收药物,或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促进骨骼生长。糖皮质激素导致的骨质疏松需评估原发病用药方案。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期间需定期监测骨代谢指标和口腔健康状况。
家长应定期监测儿童身高体重增长曲线,发现生长迟缓及时就医。建立均衡的膳食结构,保证每日蛋白质、钙、磷等营养素摄入比例适当。避免儿童久坐不动,减少电子屏幕使用时间。冬季注意保暖,防止跌倒骨折。若出现不明原因骨痛、频繁骨折或脊柱变形,需立即进行骨密度检查和内分泌评估。治疗期间每3-6个月复查血钙、磷、碱性磷酸酶等指标,根据检查结果调整干预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