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床萎缩是老年人会出现的吗
牙床萎缩并非仅老年人会出现,任何年龄段均可能发生。牙床萎缩主要与牙周疾病、不良修复体刺激、长期缺牙、咬合创伤、骨质疏松等因素有关。
1、牙周疾病
慢性牙周炎是导致牙床萎缩最常见的原因。牙菌斑中的细菌引发牙龈炎症,长期未治疗会导致牙槽骨吸收,表现为牙龈退缩、牙根暴露。需通过龈上洁治、龈下刮治等牙周基础治疗控制炎症,必要时配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甲硝唑口颊片等药物辅助治疗。
2、不良修复体刺激
不合适的假牙边缘长期摩擦牙龈,或固定冠边缘不密合导致食物嵌塞,均可造成局部牙床萎缩。需及时调整或更换修复体,避免持续刺激。对于已发生的萎缩,可考虑使用牙龈移植术修复缺损。
3、长期缺牙
牙齿缺失后未及时修复,缺牙区牙槽骨因缺乏生理性刺激会逐渐萎缩。建议缺牙后3-6个月内进行种植修复或活动义齿修复,必要时通过骨增量手术重建牙槽骨高度。
4、咬合创伤
牙齿排列不齐或夜磨牙症患者,异常咬合力会导致局部牙槽骨吸收。可通过正畸治疗调整咬合关系,夜磨牙患者需佩戴颌垫保护牙齿。已发生萎缩者可联合使用骨粉填充促进骨再生。
5、骨质疏松
绝经后女性或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者,全身骨质疏松可能加速牙槽骨流失。建议检测骨密度,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仑膦酸钠片、碳酸钙D3片等药物,同时加强富含钙质食物的摄入。
日常应使用软毛牙刷配合巴氏刷牙法,避免横向用力刷牙损伤牙龈;每半年进行一次专业洁牙和口腔检查;戒烟限酒以减少对牙周组织的刺激;均衡摄入牛奶、奶酪等富含钙质的食物,必要时补充维生素D;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高血压患者避免使用引起牙龈增生的药物。出现牙龈出血、牙齿松动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