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足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
右足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是足部常见的外伤性骨折,多由直接暴力或扭转力导致,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
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通常发生在足部外侧,此处为腓骨短肌肌腱附着点,容易在足部内翻扭伤时发生撕脱性骨折。骨折后局部会出现明显压痛,负重时疼痛加剧,患处可见皮下淤血或瘀斑。部分患者可能伴随足弓塌陷或行走困难。骨折线若累及关节面可能影响远期足部功能。早期X线检查可明确骨折类型和移位程度,CT扫描有助于评估关节面受累情况。
无移位或轻微移位的稳定性骨折可采用石膏或支具固定4-6周。移位明显的骨折需手法复位后固定,若复位失败或涉及关节面则需手术内固定。康复期应避免过早负重,逐步进行踝关节活动度和肌力训练。骨折愈合期间可能出现局部皮肤压迫性溃疡或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需定期复查。
骨折恢复期间建议保持患肢抬高以减轻肿胀,遵医嘱进行冰敷和镇痛治疗。饮食上增加富含钙质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鱼类,避免吸烟饮酒影响骨骼愈合。拆除固定装置后应在康复医师指导下进行循序渐进的负重训练,初期使用拐杖辅助行走,逐步过渡到正常步态。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痂形成情况,若出现持续疼痛或异常肿胀需及时就医。日常生活中需注意防滑防摔,选择支撑性良好的鞋子,避免剧烈运动直至完全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