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骨折了怎么办
老人骨折可通过固定制动、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康复训练、手术治疗等方式处理。骨折通常由骨质疏松、外伤、病理性骨折、重复应力、恶性肿瘤转移等原因引起。
1、固定制动
对于稳定性骨折,可采用石膏或支具固定4-8周。固定期间需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痂形成情况,避免患肢负重。若出现固定物松动或肢体肿胀加剧,需及时调整固定装置。
2、药物治疗
遵医嘱使用骨化三醇软胶囊促进钙吸收,配合碳酸钙D3片补充矿物质。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洛索洛芬钠片,但需警惕胃肠道不良反应。病理性骨折需针对原发病使用唑来膦酸注射液等抗骨吸收药物。
3、营养支持
每日保证800-1000mg钙摄入,优先选择牛奶、豆腐等高钙食物。补充维生素D3滴剂帮助钙质吸收,蛋白质摄入量维持在1-1.2g/kg体重。合并贫血者可适量增加动物肝脏、菠菜等富含铁元素的食物。
4、康复训练
拆除固定后开始关节活动度训练,初期以被动活动为主,逐步过渡到抗阻运动。采用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仪促进骨愈合,配合水中步行训练减轻关节负荷。平衡训练可预防再次跌倒,建议使用助行器辅助行走3-6个月。
5、手术治疗
对于移位明显的股骨颈骨折,建议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椎体压缩骨折可考虑椎体成形术,严重开放性骨折需清创后采用外固定支架。术后需预防深静脉血栓,常规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抗凝治疗。
骨折恢复期需保持每日30分钟日照促进维生素D合成,卧室地面应铺设防滑垫,卫生间加装扶手。饮食注意荤素搭配,限制钠盐摄入以防钙流失。建议每3个月进行骨密度检测,长期服用双膦酸盐类药物者需定期检查颌骨情况。外出活动时应有家属陪同,避免单独行走在湿滑路面。心理疏导同样重要,家属应多陪伴交流,预防卧床期间发生抑郁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