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低密度影是怎么回事
肾低密度影可能由肾囊肿、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盂积水、肾结核、肾肿瘤等原因引起,需结合影像学检查与临床症状综合判断。
1、肾囊肿
肾囊肿是最常见的良性病变,多为先天性或年龄增长导致。囊肿内为清亮液体,CT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圆形低密度影。多数无症状,较大囊肿可能引起腰部胀痛。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或腹腔镜手术可治疗有症状者。
2、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由血管、平滑肌和脂肪组织构成的良性肿瘤,CT显示混杂密度影中含脂肪成分。肿瘤体积较大时可能破裂出血,表现为突发腰痛和血尿。介入栓塞或部分肾切除术适用于直径超过4厘米的肿瘤。
3、肾盂积水
尿路梗阻导致肾盂扩张,CT可见肾盂区液性低密度影。常见病因包括结石、狭窄或肿瘤压迫,伴随肾区钝痛和排尿异常。需解除梗阻原因,如输尿管支架置入或碎石治疗。
4、肾结核
结核杆菌感染引起肾脏干酪样坏死,CT显示不规则低密度灶伴钙化。患者多有午后低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需长期联合使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等抗结核药物。
5、肾肿瘤
包括肾细胞癌等恶性病变,CT表现为不均匀低密度影伴强化异常。可能伴随无痛性血尿和体重下降。根治性肾切除术是主要治疗方式,晚期需联合靶向药物如舒尼替尼胶囊治疗。
发现肾低密度影后应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囊肿或肿瘤破裂,每日饮水量保持在2000毫升以上有助于预防尿路感染。定期复查超声或CT监测病变变化,若出现血尿、持续腰痛需立即就诊。饮食上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入,控制血压和血糖可降低肾脏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