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和慢性区别
急性阑尾炎和慢性阑尾炎的主要区别在于发病速度、症状严重程度及病理变化。急性阑尾炎起病急骤,症状明显;慢性阑尾炎病程较长,症状反复且较轻。
急性阑尾炎通常由阑尾管腔阻塞或细菌感染引起,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查体可见麦氏点压痛及反跳痛,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升高,需紧急手术干预如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慢性阑尾炎多由急性炎症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导致,症状不典型,可能仅有间歇性右下腹隐痛、消化不良,影像学检查可见阑尾增粗或周围粘连,治疗可选择择期手术或保守观察。
急性阑尾炎病理变化以中性粒细胞浸润、组织充血水肿为主,严重者可出现化脓或穿孔;慢性阑尾炎则以淋巴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为特征,阑尾壁增厚或管腔狭窄。急性发作时需与肠梗阻、盆腔炎等急腹症鉴别,慢性期需排除肠易激综合征、克罗恩病等慢性肠道疾病。
无论急性或慢性阑尾炎患者,均需避免暴饮暴食及剧烈运动,急性期应禁食并卧床休息,慢性期可适量进食低纤维食物如米粥、蒸蛋等,术后恢复期需逐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以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日常注意腹部保暖并定期复查,若出现持续腹痛或发热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