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外耳道炎怎么办
婴儿外耳道炎可通过保持耳部干燥、局部用药、口服药物、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该病通常由细菌感染、真菌感染、过敏反应、异物刺激、皮肤疾病等原因引起。
1、保持耳部干燥
避免耳道进水是基础护理措施。洗澡时可用棉球堵塞外耳道口,游泳时佩戴防水耳塞。潮湿环境易导致微生物滋生,加重炎症。若耳道已有分泌物,可用无菌棉签轻轻擦拭外耳廓,切勿深入耳道内部操作。
2、局部用药
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抗生素滴剂控制感染。真菌性外耳道炎需选用克霉唑乳膏等抗真菌药物。用药前需清洁耳道,将药物滴入后轻拉耳廓使药液充分接触患处。注意观察是否出现皮肤过敏反应。
3、口服药物
严重感染时需配合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颗粒等口服抗生素。过敏因素导致的可服用氯雷他定糖浆抗组胺治疗。使用抗生素需完成整个疗程,避免耐药性产生。服药期间注意监测是否出现腹泻等不良反应。
4、物理治疗
红外线照射有助于缓解肿胀疼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急性期可每日治疗1次,每次5-8分钟。操作时注意调节适宜温度,避免烫伤婴儿娇嫩皮肤。合并发热时可配合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措施。
5、手术治疗
形成耳道疖肿或脓肿时需行切开引流术。先天性耳道畸形继发反复感染者可能需耳道成形术。术前需完善血常规等检查,全麻手术需禁食6小时。术后保持切口清洁干燥,定期换药观察愈合情况。
日常需避免用力掏挖婴儿耳道,哺乳后保持头高位防止奶水流入耳内。选择纯棉材质帽子避免摩擦刺激,室内湿度维持在50%-60%。若发现婴儿频繁抓耳、摇头哭闹或耳道流出异常分泌物,应及时就医排查。治疗期间定期复查耳镜,观察鼓膜是否受累。注意与其他呼吸道感染患儿隔离,防止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