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分几节有什么用
颈椎共有7节,主要功能包括支撑头部重量、保护脊髓神经、参与颈部活动及维持生理曲度。
颈椎由7块椎骨组成,自上而下标记为C1-C7。C1称为寰椎,呈环形结构,与颅骨枕部形成关节,承担头部旋转功能。C2称为枢椎,其齿状突嵌入寰椎,构成旋转轴心,使头部可左右转动约180度。C3-C7为典型颈椎,椎体较小但活动度大,每节通过椎间盘、韧带和关节突关节连接,前屈后伸幅度可达70度,侧屈约45度。椎孔串联形成椎管,容纳并保护脊髓上行下达的神经传导束。横突孔为椎动脉通道,保障脑部血供。颈椎生理前凸可缓冲震荡,维持头部平衡。长期低头会导致曲度变直,压迫神经出现手麻头晕。
颈椎退变多始于C5-C6节段,此处承重最大。椎间盘突出可能压迫神经根引发上肢放射痛。骨质增生会刺激椎动脉导致眩晕。挥鞭样损伤常见于车祸中C4-C5过度屈伸。先天融合畸形多见于C2-C3。手术固定常选择病变相邻节段,保留正常活动功能。康复训练需针对不同节段设计抗阻运动。
日常应避免长时间低头,使用电脑时保持屏幕与眼睛平齐,每30分钟做颈部后仰动作。睡眠选择高度适中的枕头,维持颈椎自然曲度。游泳和羽毛球等运动可增强颈肌力量。出现持续颈部疼痛伴上肢麻木时,需及时进行MRI检查排除椎间盘突出。急性扭伤后48小时内冷敷,后期热敷促进血液循环。推拿需专业人员操作,避免暴力扭转导致椎动脉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