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腺性膀胱炎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膀胱黏膜上皮化生性病变,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症状,可能由慢性感染、尿路梗阻或理化刺激等因素引起。
1、病因机制
腺性膀胱炎的发生与长期慢性刺激有关。膀胱黏膜在反复炎症或结石摩擦等刺激下,移行上皮可转化为腺上皮,形成腺样结构。常见诱因包括泌尿系统反复感染、膀胱结石长期存留、留置导尿管时间过长等。部分患者可能合并前列腺增生或神经源性膀胱导致的排尿不畅。
2、典型症状
患者多表现为持续性尿频尿急,排尿时有灼热感或下腹坠胀。部分出现间歇性血尿,排尿终末时加重。症状易与普通膀胱炎混淆,但常规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严重者可伴随夜尿增多、尿失禁等,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腰背部隐痛。
3、诊断方法
确诊需结合膀胱镜检查与病理活检。膀胱镜下可见黏膜充血水肿、滤泡样或乳头状增生,好发于三角区及膀胱颈。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增多,尿培养可能发现大肠埃希菌等致病菌。超声或CT可排除合并的结石、肿瘤等病变,尿流动力学检查有助于评估排尿功能。
4、药物治疗
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改善排尿症状,头孢克肟分散片控制细菌感染,双氯芬酸钠栓缓解局部炎症。对于顽固性病例,可能需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溶液修复黏膜屏障。合并前列腺增生者可加用非那雄胺片,但需注意药物可能引起的性功能障碍等不良反应。
5、手术治疗
经尿道膀胱黏膜电切术适用于局限性病变,激光汽化术可精准去除增生组织。术后需留置导尿管3-5天,定期膀胱灌注化疗药物预防复发。广泛病变者可能需行膀胱扩大术,极少数反复恶变病例最终需膀胱全切。所有患者术后均应定期膀胱镜随访,监测有无癌变倾向。
腺性膀胱炎患者应保持每日饮水量2000毫升以上,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建议穿着棉质透气内裤,禁止憋尿及过度劳累。长期久坐职业者每小时应起身活动,温水坐浴可缓解局部不适。严格遵医嘱完成疗程,出现血尿加重或发热时需及时复诊。戒烟限酒,控制血糖血压有助于减少复发概率。
相关推荐
02:03
01:46
02:19
02:13
01:54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科普文章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 1 腺性膀胱炎不是普通膀胱炎
- 2 什么是膀胱炎
- 3 膀胱炎是怎样造成的
- 4 膀胱炎应该注意哪些呢
- 5 膀胱炎该注意什么
- 6 膀胱炎怎么引起的
- 7 膀胱炎是怎么引起的
- 8 膀胱炎是怎么造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