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扩张型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以心室腔扩大和心肌收缩功能减退为主要特征的原发性心肌疾病,可能由遗传因素、病毒感染、酒精滥用等多种原因引起。
1、遗传因素
部分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可能与肌节蛋白基因突变有关。这类患者通常在青年时期发病,表现为进行性心力衰竭。基因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治疗需长期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
2、病毒感染
柯萨奇病毒等肠道病毒感染可能引发心肌炎,进而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多有前驱感染史,表现为乏力、心悸等症状。急性期需卧床休息,慢性期需规范抗心衰治疗。
3、酒精滥用
长期过量饮酒会导致酒精性心肌病,属于扩张型心肌病的特殊类型。患者通常有10年以上酗酒史,戒酒是治疗的关键措施,同时需配合利尿剂和营养心肌治疗。
4、围产期心肌病
妊娠末期或产后出现的特发性心肌病,表现为急性心力衰竭。可能与妊娠期血流动力学改变和激素水平波动有关,需紧急强心利尿治疗,部分患者可完全恢复。
5、特发性因素
约半数扩张型心肌病病因不明,称为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病程呈渐进性发展,晚期常需心脏移植。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可延缓病情进展。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需严格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量不超过5克。建议选择低脂高蛋白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避免剧烈运动但需保持适度有氧活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定期监测心功能。出现气促加重、下肢水肿等情况需及时就诊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