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低血糖是什么原因
经常低血糖可能与胰岛素分泌异常、饮食不规律、药物副作用、过度运动、肝脏疾病等因素有关。低血糖通常表现为心悸、出汗、头晕等症状,可通过调整饮食、规律监测血糖、减少降糖药物剂量等方式改善。
1、胰岛素分泌异常
胰岛素瘤或胰岛β细胞功能亢进可能导致胰岛素分泌过多,引发反复低血糖。这类患者空腹血糖常低于3.9mmol/L,伴随饥饿感、手抖等症状。确诊需进行72小时饥饿试验和胰腺CT检查,治疗以手术切除肿瘤或使用生长抑素类似物为主。
2、饮食不规律
长期不吃早餐、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或两餐间隔过长,会导致血糖来源不足。建议定时定量进食,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全麦面包,避免空腹饮酒。随身携带糖果或葡萄糖片应急。
3、药物副作用
胰岛素注射液、格列本脲片等降糖药物使用过量或用药后未及时进食可能诱发低血糖。糖尿病患者需遵医嘱调整剂量,使用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等长效制剂时更需注意监测夜间血糖。
4、过度运动
长时间高强度运动可能加速葡萄糖消耗,运动后未补充能量易引发低血糖。建议运动前检测血糖,携带含糖饮料,避免单独运动。运动后及时补充复合碳水化合物如香蕉、能量棒。
5、肝脏疾病
肝硬化、肝炎等疾病会影响肝糖原合成与分解,导致血糖调节能力下降。这类患者常伴食欲减退、肝区疼痛,需治疗原发病并少量多餐,必要时静脉补充葡萄糖注射液。
建议记录低血糖发生时间、症状及诱因,定期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日常保持三餐规律,避免空腹饮酒或剧烈运动。若每周发作超过2次或出现意识障碍,需立即就医排查胰岛素瘤等器质性疾病。外出时随身携带糖尿病识别卡和急救糖块,家属应学习低血糖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