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炎怎么治
脚踝炎可通过休息制动、冷敷热敷、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脚踝炎通常由运动损伤、慢性劳损、感染、风湿性疾病、痛风性关节炎等原因引起。
1、休息制动
急性期需立即停止活动,用弹力绷带或护踝固定关节,避免负重行走。严重时可使用拐杖辅助,减少踝关节压力。休息时间一般为2-4周,期间可进行非负重状态下的足趾活动训练。
2、冷敷热敷
急性肿胀期48小时内每2-3小时冰敷15分钟,减轻炎症反应。慢性期或恢复期改用热敷,每日3次,每次20分钟,促进血液循环。注意冰敷时需用毛巾隔开皮肤,避免冻伤。
3、药物治疗
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严重肿胀时可短期口服地奥司明片改善微循环。痛风性关节炎需配合苯溴马隆片降尿酸。感染性关节炎需根据病原体选择抗生素。
4、物理治疗
超声波治疗可促进组织修复,每周3次。冲击波治疗适用于慢性肌腱炎,需间隔5-7天重复。恢复期进行踝泵运动、抗阻训练等康复锻炼,增强关节稳定性。水中运动对减轻关节负荷效果显著。
5、手术治疗
关节镜清理术适用于滑膜增生或游离体导致的顽固性炎症。严重韧带损伤需行踝关节稳定术。晚期骨关节炎可考虑踝关节融合术。术后需配合系统性康复训练,恢复周期通常为3-6个月。
日常应选择鞋帮较高、鞋底缓冲性好的运动鞋,避免穿高跟鞋。控制体重可减轻关节负荷,BMI建议维持在18.5-23.9之间。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每日饮用300-500ml牛奶。运动前充分热身,运动强度需循序渐进,出现疼痛应立即停止。慢性患者可定期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