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疼针灸扎哪个部位
牙疼针灸治疗常选取合谷穴、颊车穴、下关穴、内庭穴、太溪穴等穴位,需由专业中医师根据辨证结果操作。
1、合谷穴
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属手阳明大肠经。针灸此穴可疏风解表、通络止痛,对风火牙痛及牙龈肿痛有效。操作时需直刺0.5-1寸,配合捻转手法增强镇痛效果。孕妇禁用此穴。
2、颊车穴
颊车穴在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处,属足阳明胃经。针刺能缓解牙龈肿痛、牙关紧闭等症状,常与下关穴配伍使用。进针时向地仓穴方向斜刺0.3-0.5寸,局部出现酸胀感为宜。
3、下关穴
下关穴在耳屏前约一横指,颧弓下缘凹陷处。主治牙痛、三叉神经痛,对龋齿或智齿引起的疼痛效果显著。针刺深度0.3-0.5寸,需避开颞浅动脉。
4、内庭穴
内庭穴位于足背第二、三趾间缝纹端,属足阳明胃经。适用于胃火型牙痛,症见牙龈红肿、口臭。直刺0.3-0.5寸,配合泻法可清胃泻火。体质虚弱者刺激量宜轻。
5、太溪穴
太溪穴在足内踝与跟腱间凹陷处,属足少阴肾经。对肾虚型牙痛伴牙齿松动有效,采用补法可滋肾固齿。针刺时向昆仑穴方向斜刺0.5-0.8寸,局部出现麻胀感为度。
针灸治疗牙痛期间应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保持口腔清洁,用淡盐水漱口有助于消炎。若疼痛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发热、面部肿胀,需及时就诊排查牙髓炎、根尖周炎等疾病。日常注意定期口腔检查,减少冷热酸甜食物对牙齿的刺激,夜间磨牙者可佩戴咬合垫。针灸后24小时内不宜洗冷水澡或剧烈运动,治疗期间忌烟酒及熬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