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余的常见用法有哪些
血余的常见用法主要有外用止血、散瘀消肿、促进伤口愈合、治疗烫伤、缓解皮肤炎症等。血余是中医传统药材,为人发经炮制后的产物,具有收敛止血、化瘀生肌的功效。
1、外用止血
血余炭研磨成细粉后可直接外敷于创面,适用于鼻衄、牙龈出血等浅表性出血。其多孔结构能吸附血液形成物理性止血屏障,同时激活血小板聚集。使用前需清洁创面,将药粉均匀撒布后用无菌纱布轻压包扎。
2、散瘀消肿
血余常与黄酒调敷用于跌打损伤引起的局部瘀肿。其活性成分可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加速组织间液吸收。典型用法为取血余炭10克加黄酒调成糊状,外敷患处后覆盖保鲜膜,每日更换1次。
3、促进伤口愈合
血余与凡士林配制成30%软膏可用于慢性溃疡创面。其所含角蛋白衍生物能刺激成纤维细胞增殖,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临床多用于糖尿病足溃疡的辅助治疗,需在清创后薄层涂抹。
4、治疗烫伤
血余炭与麻油按1:3比例调制的油膏适用于Ⅰ-Ⅱ度烫伤。其碳化结构可吸收创面渗出液,形成保护性膜层,同时麻油能保持创面湿润环境。使用前需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每日换药2次。
5、缓解皮肤炎症
血余与金银花、地榆等配伍可制成洗剂用于湿疹、皮炎。通过吸附皮肤表面致敏物质及微生物,减轻瘙痒红肿症状。建议取混合药粉20克煎煮滤液,待温后湿敷患处15分钟。
使用血余前应确保药材经过规范炮制处理,避免使用未经消毒的原材料。皮肤敏感者需先在小范围测试,出现灼热感应立即停用。外伤出血量较大或深度烫伤时,须及时就医配合现代医学处理。日常储存需置于干燥密闭容器,防止吸潮变质影响药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