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反射是怎么回事
跟腱反射可能由生理性因素、腰椎病变、周围神经损伤、代谢性疾病、药物影响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神经电生理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测等方式诊断。建议出现异常时及时就医。
1、生理性因素
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可能与老年人自然退化、长期卧床等因素有关。这类情况通常无须特殊治疗,可通过适度运动如踝泵练习帮助维持肌腱弹性,避免突然剧烈运动。
2、腰椎病变
腰椎间盘突出可能压迫神经根导致跟腱反射异常,多伴随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等症状。诊断需结合腰椎MRI,治疗可选用甲钴胺片、维生素B1注射液营养神经,严重者需椎间孔镜手术。
3、周围神经损伤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或外伤可能损伤胫神经,表现为跟腱反射减退伴足底感觉异常。需控制血糖并配合硫辛酸胶囊、依帕司他片改善微循环,同时进行神经康复训练。
4、代谢性疾病
低钾血症或尿毒症可能干扰神经传导,引发双侧跟腱反射减弱。需纠正电解质紊乱,肾病患者需进行血液透析,同时监测血钾、肌酐等指标。
5、药物影响
长期服用镇静类药物如地西泮片可能抑制神经反射,停药后多可恢复。使用期间应定期评估神经系统功能,避免与其他中枢抑制剂联用。
日常应注意避免长时间保持蹲姿或盘腿坐,选择软硬适中的鞋子减少跟腱压力。运动前充分热身,运动后适当拉伸小腿三头肌。中老年人群可定期进行单腿站立测试,发现平衡能力下降及时就诊。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糖并每年筛查周围神经病变。若出现行走无力或足部感觉异常,应尽早就医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