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膜炎的症状有哪些
胃膜炎的症状主要有上腹疼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胀嗳气以及黑便呕血等。胃膜炎通常由感染、药物刺激、酒精损伤等因素引起,需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1、上腹疼痛
上腹疼痛是胃膜炎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持续性隐痛或灼烧感,进食后可能加重。疼痛多位于剑突下或左上腹,与胃黏膜炎症刺激神经末梢有关。急性胃膜炎疼痛较剧烈,慢性胃膜炎则多为钝痛。患者可尝试少量进食碱性食物缓解,但需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2、恶心呕吐
胃黏膜炎症会导致胃蠕动异常,引发恶心呕吐症状。呕吐物可能含有胃内容物或胆汁,严重时可出现咖啡样呕吐物提示出血。反复呕吐可能导致脱水,建议少量多次饮用温水,必要时需静脉补液治疗。呕吐后暂时禁食2-4小时有助于胃部恢复。
3、食欲减退
炎症刺激会使患者产生早饱感和食欲明显下降,长期可能导致营养不良。胃黏膜修复需要足够营养支持,建议选择易消化的米粥、面条等食物,分5-6次少量进食。可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改善消化功能,但需避免空腹服用刺激胃黏膜的药物。
4、腹胀嗳气
胃排空延迟会导致上腹胀满不适,伴有频繁嗳气。这与胃动力障碍和消化功能减退有关,进食产气食物后症状加重。建议餐后适度活动促进胃肠蠕动,避免豆类、碳酸饮料等易产气食物。症状持续者可考虑使用促胃肠动力药,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5、黑便呕血
当胃黏膜出现糜烂或溃疡时,可能表现为黑便或呕血,提示上消化道出血。出血量较大时可伴随头晕、心悸等贫血症状。这是胃膜炎的严重表现,需立即就医进行胃镜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必要时需住院治疗。出血期间应禁食,稳定后可逐步恢复流质饮食。
胃膜炎患者日常应注意规律饮食,避免过饥过饱,减少辛辣刺激、过热过冷食物摄入。戒烟限酒,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急性发作期以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为主,症状缓解后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建议定期复查胃镜监测病情变化,遵医嘱规范用药,不可自行停用抗酸药物。适当进行散步等轻度运动有助于改善胃肠功能,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