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换瓣手术后遗症
心脏换瓣手术后可能出现瓣膜功能障碍、心律失常、血栓栓塞、感染性心内膜炎、抗凝相关出血等后遗症。手术方式、患者基础健康状况及术后护理质量是主要影响因素。
1、瓣膜功能障碍
人工瓣膜可能因钙化、机械故障或组织退化导致开闭异常,表现为活动后胸闷气促。生物瓣膜10-15年后易衰败需二次手术,机械瓣膜耐久性更强但需终身抗凝。超声心动图是主要监测手段。
2、心律失常
术后房颤发生率可达30-50%,与心房肌损伤和炎症反应相关。室性心律失常多因心肌保护不足或传导系统受损。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联合抗凝治疗是基础方案。
3、血栓栓塞
机械瓣膜患者年血栓发生率1-2%,脑栓塞最常见。华法林需维持INR2.0-3.0,新型口服抗凝药不适用于机械瓣。生物瓣膜术后3-6个月需短期抗凝。
4、感染性心内膜炎
年发病率约0.3-1.2%,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是常见病原体。术前口腔感染灶处理、术后抗生素预防至关重要。表现为持续发热、新发杂音和栓塞事件。
5、抗凝相关出血
华法林治疗者年大出血风险1-3%,消化道和颅内出血最严重。INR波动、合并NSAIDs用药是危险因素。出血时可使用维生素K拮抗,严重出血需输注凝血因子。
术后需定期复查凝血功能、心电图和心脏超声,保持口腔卫生避免感染,控制血压血糖减少瓣膜负荷。饮食注意维生素K稳定摄入,避免剧烈对抗性运动。出现心悸、晕厥或咯血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康复期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心肺功能训练,逐步恢复日常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