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分为几种类型有什么区别
感冒主要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两种类型,区别在于病原体、症状严重程度及传染性不同。
1、普通感冒
普通感冒主要由鼻病毒、冠状病毒等引起,症状较轻,表现为鼻塞、流涕、打喷嚏、喉咙痛等上呼吸道症状,发热较少或为低热,病程通常5-7天,传染性较弱,全年均可发病。
2、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由流感病毒引起,症状较重,突发高热、全身肌肉酸痛、乏力明显,可伴有头痛、干咳,部分患者出现呕吐或腹泻,病程约1-2周,传染性强,易在冬春季暴发流行。
3、病原体差异
普通感冒病原体包括鼻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等200余种病毒,而流感仅由甲型、乙型、丙型流感病毒引起,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变异快,易引发大流行。
4、并发症风险
普通感冒并发症较少,可能引发中耳炎或鼻窦炎;流感可能导致肺炎、心肌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高龄、慢性病患者及孕妇风险更高。
5、防治措施
普通感冒以对症治疗为主,可服用复方氨酚烷胺片、连花清瘟胶囊等;流感需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奥司他韦胶囊、扎那米韦吸入粉雾剂等抗病毒药物,接种流感疫苗是最有效预防手段。
感冒期间需注意休息,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流行性感冒患者应居家隔离至体温正常24小时,密切接触者可预防性服用抗病毒药物。若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日常可通过勤洗手、戴口罩、增强体质等方式预防感冒,流感高发季节建议高危人群优先接种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