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抢救心脏骤停时要除颤
抢救心脏骤停时除颤是为了纠正心室颤动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恢复心脏正常电活动与泵血功能。
心脏骤停时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心室颤动,此时心肌细胞电活动完全紊乱,无法协调收缩。除颤仪通过释放高能量电流瞬间使全部心肌细胞同时去极化,消除异常电信号,为窦房结重新主导心律创造条件。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时心脏虽存在电活动,但无法有效泵血,除颤可中断异常节律。早期除颤是心肺复苏链的关键环节,每延迟1分钟成功率下降约10%。除颤后需立即持续胸外按压维持循环,直至自主循环恢复或高级生命支持介入。
公众应学习基础生命支持技能,包括识别心脏骤停体征、呼叫急救系统、实施高质量胸外按压及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公共场所配置AED并定期维护,操作时需确保患者胸部干燥、移除金属物品,施救者避免直接接触患者。心脏骤停幸存者需全面评估病因,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必要时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定期参加急救培训可提升应急反应能力,家庭成员应了解患者病史与用药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