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溃疡的症状及治疗
肠胃溃疡主要表现为上腹疼痛、反酸、嗳气等症状,治疗方式包括调整饮食、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肠胃溃疡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餐后疼痛加重、夜间痛醒等症状。
1、上腹疼痛
上腹疼痛是肠胃溃疡最常见的症状,疼痛多位于剑突下或上腹部,呈隐痛、钝痛或烧灼样疼痛。疼痛具有周期性,多在餐后1-2小时出现,持续1-2小时后逐渐缓解。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多在空腹时出现,进食后可缓解。胃溃疡疼痛多在餐后半小时至1小时出现,持续1-2小时。疼痛可因进食、服用抗酸药而缓解。
2、反酸
反酸是指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或口腔,患者常感觉胸骨后烧灼感或口中有酸味。反酸多在餐后、弯腰或平卧时加重。长期反酸可导致食管炎、Barrett食管等并发症。治疗反酸可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等质子泵抑制剂,或铝碳酸镁咀嚼片等抗酸药。
3、嗳气
嗳气是指胃内气体经食管排出,患者常感觉胃部胀满不适。嗳气多与胃肠动力紊乱、胃排空延迟有关。减少产气食物摄入、少量多餐有助于缓解嗳气。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多潘立酮片、莫沙必利片等促胃肠动力药。
4、恶心呕吐
恶心呕吐多发生在溃疡活动期,呕吐物可为胃内容物或咖啡样物。呕吐后腹痛可暂时缓解。频繁呕吐可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治疗需针对病因,如幽门螺杆菌阳性者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枸橼酸铋钾颗粒等药物根除治疗。
5、黑便
黑便是上消化道出血的表现,粪便呈柏油样,有特殊臭味。出血量少时可仅表现为大便隐血阳性,出血量大时可出现呕血、休克等表现。发现黑便应立即就医,必要时行胃镜检查明确出血部位。治疗包括禁食、抑酸、止血等,严重者需内镜下止血或手术治疗。
肠胃溃疡患者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辛辣刺激、过热过冷、粗糙坚硬食物,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急性期应少食多餐,选择易消化食物如米粥、面条等。缓解期可逐渐恢复正常饮食,但仍需避免诱发因素。适当运动有助于改善胃肠功能,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胃镜,监测溃疡愈合情况。如出现剧烈腹痛、呕血、黑便等表现,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