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的原因及治疗
心悸可能由生理性因素、心脏疾病、内分泌异常、药物作用或心理因素引起,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心理干预等方式缓解。
1、生理性因素
剧烈运动、情绪激动、摄入咖啡因或酒精等均可导致短暂性心悸,通常无器质性病变。建议减少刺激性饮品摄入,保持规律作息,通过深呼吸等放松训练缓解症状。
2、心脏疾病
心律失常、冠心病、心肌炎等心脏疾病是病理性心悸的常见原因,可能伴随胸痛、气促等症状。需遵医嘱使用盐酸普罗帕酮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等抗心律失常药物,严重者需行射频消融术。
3、内分泌异常
甲状腺功能亢进、低血糖等内分泌疾病可导致代谢亢进引发心悸,常伴有多汗、消瘦等症状。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甲亢患者服用甲巯咪唑片,低血糖患者及时补充糖分。
4、药物作用
氨茶碱片、沙丁胺醇气雾剂等支气管扩张剂,以及部分抗抑郁药可能引起心悸副作用。出现症状时应咨询医生调整用药方案,避免自行停药。
5、心理因素
焦虑症、惊恐发作等心理障碍易引发心慌、胸闷等躯体化症状。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放松训练效果显著,必要时可短期使用阿普唑仑片缓解急性发作。
日常需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限制每日咖啡因摄入量不超过200毫克,保持低盐低脂饮食。建议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运动时心率控制在220-年龄×60%-70%范围内。若心悸反复发作或伴随晕厥、持续胸痛,应立即就医排查恶性心律失常等急症。